首页 » 齐国文字博物馆 » 学习交流

齐瓦当特色

时间:2019-09-26 阅读:

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的构件,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,用以保护屋顶檐际橼头,免受风雨侵蚀。作为具有实用功能的瓦当,伴随着建筑形式的发展而逐渐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,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发展演变。

齐瓦当是指齐国或齐地瓦当,多出土于齐国都城——临淄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载:“临淄之中七万户。⋯⋯临淄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吹竽、鼓瑟、击筑、弹琴、斗鸡、走犬、六博、蹋鞠者;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,家敦而富,志高而扬。”临淄的繁荣成就了齐瓦当艺术的繁荣。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,各国兴起了改革的浪潮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,形成了富国强兵、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。各国大兴土木为瓦当的发展提供了机会,瓦当艺术逐渐丰富多彩,并呈现出时代性与地域性特征。

齐瓦当有半瓦和圆瓦两种,整体而言,半瓦早于圆瓦,基本属于战国时期。就图案而言,齐瓦当从最早的素面瓦当经由现成纹饰如绳纹、席纹逐渐发展为创作型图案。齐瓦当纹饰有树木纹、动物纹、卷云纹、文字纹、几何纹等,以及以树木纹为母题的组合图案。齐瓦当主要的特色是半瓦、构图上左右对称,内容上为树木纹或以树木纹为母题的动物纹、几何纹等图案。齐瓦当内容丰富、种类繁多,单树木就有几十种表现形式,甚至有些颇具写实性;动物纹基本涵盖了常见的动物,如马、鹿、虎、鸟、猴、鹤、鹰、羊、狗、牛等。齐瓦当描绘的场景颇具现实性与生活气息,描绘了两千多年前齐国的生活场景:双马栓于树下、飞鸟绕树盘旋或栖于枝头、仙鹤引吭高歌、齐人骑马出行、猴子树上嘻戏,一派“乡村牧歌”的恬静气息。齐瓦当不仅内容丰富,而且极富艺术性,动物造型简单、质朴、生动。有的在一个画面中运用了两种塑造表现手法,一种动物是浮雕,而另一种动物是线描,形成了实和虚的对比。

战国至西汉时期,齐国出现了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装饰性的砖瓦文字,如“天齐”“田齐”文字图案瓦当,具有鲜明的齐文化地域特色,在中国砖瓦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瓦当的文字除了纪年、指事、功用等内容,还有颂词、箴言等。齐瓦当文字多为吉语,且基本为两汉时期圆瓦。内容有“大吉宜官”、“高迁富贵”、“富贵万岁”、“千秋万岁”等文字,且以“千秋万岁”居多,但表现形式却形态各异,造型优美,极富艺术性与设计感。

齐瓦当无论从瓦当形制,还是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表现出了区别于秦瓦和燕瓦的独特性,齐瓦当更乐于表现树木纹和现实生活景象,而且其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均有很高的水平。其对现实的描写必然与社会的安定富足、齐人对生活的热爱相关。一片瓦当方寸之间展现了丰富的内容,不仅体现了齐国建筑及经济、文化的辉煌,同时也展现了齐地先民的审美、民俗、宗教和精神世界,为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资料。



 

 

上一篇:封泥中的官职
下一篇: 封泥简介